《中醫詞典》解釋「胎水不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胎水不利

定義

胎水不利,又稱「胎水腫滿」,屬中醫婦科妊娠病證之一,指孕婦因氣血失調,水濕停聚,導致胸腹滿脹、遍身浮腫、小便短少,甚或便秘等症狀。此證多見於妊娠中後期,與脾腎功能失調、氣滯水停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胎水不利的發病機制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 脾虛濕盛:孕後胎兒賴母體氣血以養,若孕婦素體脾虛,則運化水濕之力不足,水濕內停,泛溢肌膚,形成水腫。
  2. 腎陽不足:腎主水液代謝,若腎陽虛衰,不能溫化水濕,則水濕停聚,上逆犯肺,外溢肌膚,導致腫滿。
  3. 氣機阻滯:情志不暢或飲食失節,致使肝氣鬱滯,氣滯則水停,三焦氣化不利,水液代謝失常。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包括:

  • 胸腹脹滿:濕阻氣機,胸悶脘痞,腹部脹大難消。
  • 遍身浮腫:水濕泛溢,顏面四肢浮腫,按之凹陷。
  • 小便短少:膀胱氣化不利,尿液排出減少。
  • 大便秘結:濕熱內蘊,腸道傳導失常。

治療原則

內服方藥

  • 鯉魚湯(《胎產指南》):以鯉魚為主藥,配赤茯苓、當歸、白芍、白朮、橘紅等,健脾利水,養血安胎。
  • 茯苓導水湯:適用於脾虛濕盛者,以茯苓、澤瀉、白朮、陳皮等健脾滲濕。
  • 真武湯加減:適用於腎陽虛者,以附子、茯苓、白朮、生薑溫陽利水。

調理原則

  • 健脾益氣:重用黃芪、白朮、山藥等補益脾氣,助運化水濕之力。
  • 疏肝理氣:酌加香附、砂仁、紫蘇梗等,調暢氣機,以助水行。

古籍論述

  • 《胎產指南》:「孕婦胸腹滿脹便秘,遍身浮腫,名曰胎水不利,宜服鯉魚湯。」
  • 《婦人良方》:「妊娠腫滿,由臟氣本弱,因妊重虛,土不剋水,流溢四肢。」

此證與西醫「妊娠水腫」相似,然中醫強調辨證論治,需區分寒熱虛實,以達標本兼治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