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串臀漏」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串臀漏

定義與病機
串臀漏為中醫外科病名,屬肛漏(肛門漏管)之一種,特指漏管自肛門向臀部延伸,形成複雜管道。《外科大成》記載:「串臀漏……若皮硬色黑,必內有重管。」意指此症外觀可見臀部皮膚硬結、色澤黯黑,多因漏管深伏,內生迂曲分支(重管),屬「複雜性肛漏」範疇。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肛癰(肛周膿腫)潰後餘毒未清,濕熱下注,氣血壅滯,腐肉成管;或素體陰虛,肺脾腎三臟虧損,正虛邪戀,致使毒邪沿經絡下迫肛門,蝕穿肌肉而形成漏管。其特點為「本虛標實」,局部濕熱瘀阻為標,臟腑氣血失調為本。

臨床表現

  1. 主症:肛周反覆流膿血水,臀部可觸及索狀硬結,漏口周圍皮色紫黯或蒼白,按之或有壓痛。
  2. 重管特徵:若漏管分支多且深(《外科大成》所言「重管」),則膿水淋漓不盡,瘡口難斂,甚者可見多個外口,相互貫通。
  3. 全身症狀:日久不癒者可伴潮熱盜汗、形瘦乏力等陰虛之象,或見納呆、便溏等脾虛濕困之候。

證型辨治

  1. 濕熱下注證

    • 特點:漏管新起,膿液稠黃,肛門灼痛,舌紅苔黃膩。
    • 治則:清熱利濕,解毒透膿。
    • 方藥:選用萆薢滲濕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外敷金黃散。
  2. 正虛邪戀證

    • 特點:漏管經年,膿水清稀,瘡口晦暗,體倦氣短,舌淡苔白。
    • 治則:托裏排膿,益氣生肌。
    • 方藥:托裏消毒散加減,配合補中益氣湯調理中焦。
  3. 陰虛火旺證

    • 特點:午後低熱,瘡口凹陷,膿血夾雜,舌紅少苔。
    • 治則:滋陰降火,清解餘毒。
    • 方藥:青蒿鱉甲湯合秦艽鱉甲散化裁。

外治法

  1. 掛線療法:適用於深部漏管,以藥線或橡皮筋緩慢切開,避免傷及肛門括約肌。
  2. 熏洗療法:以苦參湯、五倍子湯煎湯熏洗,清熱燥濕、斂瘡生肌。
  3. 墊棉法:對瘡口久不癒合者,以棉墊加壓纏縛,促進腔隙黏合。

古籍論述
《瘍醫大全》提及:「漏瘡日久,串臀透腸,必先導其毒,後補其虛。」強調本病需分階段論治,初期祛邪通絡,後期扶正固本。清代《醫宗金鑒》亦載:「漏管如蜂窠,藥線利刀挑。」反映古人對複雜性肛漏手術治療之經驗。

串臀漏之辨治,須結合局部與整體,明辨虛實寒熱,方能標本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