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息」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胎息

胎息,是一個中醫氣功術語,用來形容在練功時呼吸如同嬰兒在母胎中不用口鼻而進行內呼吸的高深境界。這種呼吸方式可以使內氣潛行,鼻息若無,讓神氣合一。

根據《後漢書·王真傳》的記載,王真百歲之齡,面色有光澤,看起來像五十歲的人,他能夠行胎息和胎食之法。

根據《抱朴子·釋滯》的說法,能夠達到胎息的人可以不用口鼻呼吸,就像人在胞胎中一樣。

根據《養真集》的解釋,胎息指的是在內息旋轉的過程中,腹部的氣流不進不出,只有一種息氣存在。

道教根據「逆修返源」的理論,認為通過胎息可以斷絕後天生死之路,開啟成為仙人的關鍵。達到胎息境界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行氣、服氣、修煉思想、守住竅門、修煉內丹等等。

其中一種達到胎息境界的功法被稱為胎息法。這種法術通過調整呼吸方式來達到胎息境界。例如,《胎息經·胎息銘》中介紹了一種胎息法的功法:「先從一咽開始,逐漸增加到一閉息三十六咽的過程,呼氣綿細,吸氣綿細,坐臥行立都可以做到。在修煉時要避免喧鬧,忌口中腥羶之味。這種法術又稱為內丹,不僅可以治療病痛,還可以延年益壽。」

還有一種解釋胎息的方法是使用丹田呼吸法。例如,《脈望》中說:「丹田內有神龜,呼吸真氣,不是從口鼻呼吸。口鼻只是呼吸的入口,而丹田則是氣的本源,是修煉者真正開始的地方,也是真氣居住的地方,所以稱為胎息。」這種呼吸法要求將意識集中在下丹田,吸氣時將意識想象成氣從丹田吸入,稍作停留,再將氣從丹田呼出。呼吸要細膩、緩慢、均勻,意識則要在有意和無意之間靈活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