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胎癇,又名胎搐。是指小兒出生前後,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或產程中受到驚嚇,或產後受寒、受熱、受風、受濕等外邪侵襲,以致肝風內動,痰熱壅盛,引起的抽搐發作。多見於出生後100日內的嬰兒。

臨床表現為患兒突然發生全身抽搐,面色青紫,牙關緊閉,角弓反張,兩手握拳,兩足內翻,舌強直,目睛上翻,甚則昏迷。發作時可伴有啼哭不止、煩躁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症狀。

病因病機

胎癇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先天稟賦不足:由於父母先天體質虛弱,或孕期營養不良,或孕期情志不遂,均可導致胎兒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虛弱,抗病能力低下,易於受到外邪侵襲而發病。

2.產程中受到驚嚇:產程中如果受到驚嚇,會導致肝氣鬱結,痰熱內生,從而誘發胎癇。

3.產後受寒、受熱、受風、受濕:產後如果受寒、受熱、受風、受濕,會導致外邪侵襲,內外合邪,從而誘發胎癇。

4.其他因素:如胎兒宮內缺氧、胎盤早剝、羊水過少、新生兒窒息等,均可導致胎癇的發生。

診斷鑑別

胎癇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如患兒出生後100日內突然發生全身抽搐,面色青紫,牙關緊閉,角弓反張,兩手握拳,兩足內翻,舌強直,目睛上翻,甚則昏迷等症狀。

需要與其他疾病相鑑別,如驚風、疳積、小兒麻痹症等。

治療

胎癇的治療以清熱解毒、熄風止痙為主。可選用至寶錠、羚羊角粉、鉤藤、天麻、白礬、僵蠶、全蠍等藥物治療。

預防

1.孕期注意保胎,避免情志不遂,勞累過度。

2.產程中注意避免驚嚇。

3.產後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熱、受風、受濕。

4.新生兒出生後要及時進行保溫、吸痰、吸氧等護理措施,以防發生窒息。

5.對有胎癇家族史的孕婦,應在孕期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胎癇,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