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陵」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太陵

經穴別名。見《針灸甲乙經》。即大陵。見該條。

太陵,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大陵。在腕部,當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橈側端,腕掌側腕橫紋上2寸,當橈動脈搏動處。布有橈神經淺支和橈動脈。主治頭痛、目眩、耳聾、口眼歪斜、中風、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腕關節痛等。

《針灸甲乙經》:“太陵,在腕部,當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橈側端,腕掌側腕橫紋上2寸,當橈動脈搏動處。”

《千金翼方》:“太陵,在腕部,當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橈側端,腕掌側腕橫紋上2寸,當橈動脈搏動處。”

《針灸大成》:“太陵,在腕部,當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橈側端,腕掌側腕橫紋上2寸,當橈動脈搏動處。”

《醫宗金鑒》:“太陵,在腕部,當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橈側端,腕掌側腕橫紋上2寸,當橈動脈搏動處。”

太陵穴,屬手太陰肺經,為肺經原穴,有清熱、通絡、開竅之功,主治頭痛、目眩、耳聾、口眼歪斜、中風、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腕關節痛等。

【定位】

在腕部,當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橈側端,腕掌側腕橫紋上2寸,當橈動脈搏動處。

【主治】

頭痛、目眩、耳聾、口眼歪斜、中風、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腕關節痛等。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穴性】

肺經原穴,有清熱、通絡、開竅之功。

【配伍】

配合谷穴、外關穴、風池穴,有清熱解表、通絡止痛之功,主治頭痛、目眩、耳聾、口眼歪斜、中風、半身不遂等。

配合曲池穴、外關穴、陽陵泉穴,有清熱利濕、通絡止痛之功,主治手臂麻木、腕關節痛等。

【注意事項】

本穴為肺經原穴,不可深刺,以免損傷橈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