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陽經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太陽經證

太陽經證,又稱太陽經病,為《傷寒論》六經辨證之初始階段,屬外感寒邪侵襲人體太陽經所呈現之證候。太陽經涵蓋手足太陽,主一身之表,統攝營衛,為六經之藩籬。邪客太陽,正氣奮起抗邪,故見一系列表證特徵。

病因病機

太陽經證多因外感風寒之邪,由皮毛或口鼻而入,襲擾太陽經氣。太陽主表,為諸陽之會,邪鬱肌表,導致營衛失和。衛陽被遏,則惡寒;正邪交爭,則發熱;經氣不利,則頭痛、項強。此證反映人體正氣未虛,邪正交爭於表之病理狀態。

臨床表現

太陽經證可分為「太陽傷寒證」與「太陽中風證」兩類:

  1. 太陽傷寒證(表實證)

    • 主症: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骨節痠痛、脈浮緊。
    • 機理:風寒束表,腠理閉塞,衛陽鬱遏,營陰凝滯,故見無汗而脈緊。
  2. 太陽中風證(表虛證)

    • 主症:惡風、發熱、汗出、頭痛、脈浮緩。
    • 機理:風邪襲表,衛強營弱,腠理疏泄,營陰外泄,故見汗出而脈緩。

辨證要點

  • 病位:邪在太陽經表。
  • 病性:屬實證(傷寒)或虛中夾實(中風)。
  • 關鍵症狀:惡寒發熱並見、脈浮、頭項強痛。

治法方藥

  • 太陽傷寒證:辛溫發汗,解表散寒。代表方為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 太陽中風證:調和營衛,解肌發表。代表方為桂枝湯(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甘草)。

太陽經證為外感病初起之常見證型,其辨識與治療為《傷寒論》六經體系之基礎,亦為後世溫病學派發展表證辨治之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