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陽經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太陽經證,即太陽經病。見《傷寒醫訣串解》卷一。詳見該條。

太陽經證,是指太陽經所發生的病證。太陽經是十二經脈之一,起於目,下行至足跟,循行於人體的頭面、上肢、胸背、下肢等部位。太陽經與人體的抵抗外邪的能力密切相關,當外邪侵襲人體時,往往首先侵犯太陽經,引起太陽經病。

太陽經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脈浮等。發熱是太陽經病最常見的症狀,多為高熱,可達40℃以上。惡寒是指畏寒怕冷,常伴有四肢冰涼、冷汗淋漓等症狀。頭痛是太陽經病的另一常見症狀,多為脹痛、緊痛,可伴有頭暈、目眩等症狀。身痛是指全身肌肉關節疼痛,多為酸痛、重痛,可伴有腰酸背痛、四肢乏力等症狀。無汗是指汗出不暢,常伴有口渴、咽乾等症狀。脈浮是指脈搏浮大有力,多見於實證。

太陽經病的治療以解表散寒為主。常用方劑有麻黃、桂枝、葛根湯等。麻黃湯是治療太陽表寒證的常用方劑,由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生薑、大棗組成。桂枝湯是治療太陽表虛證的常用方劑,由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組成。葛根湯是治療太陽表熱證的常用方劑,由葛根、麻黃、桂枝、生薑、大棗組成。

太陽經病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2.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3.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接觸傳染源。
  4. 一旦出現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太陽經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如果治療不當,也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太陽經病的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