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喘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喘證,簡稱喘,又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為臨床主症,其發病與肺腎關係密切。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納升降失常,則會出現喘證。

喘證可分為實喘與虛喘兩大類。

實喘的基本病理屬於「清濁相干,氣亂於肺。」如外感六淫,水飲痰濁壅阻於肺,使肺氣失於宣降,此為實喘。

虛喘則是由於稟賦虛弱或元氣虧損,使「肺主氣」的功能明顯削弱,以致腎不納氣,則為虛喘。

實喘以祛除病邪為大法,虛喘當補元攝納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證,元氣已損,兼有病邪(痰濁、水飲、氣壅)者,屬於虛實夾雜之證,治宜兼用扶正與祛邪二法,通常在發病時,先以祛邪為主;邪去大半,則以扶正法為主。

喘證發作,每兼咳嗽,亦須喘、咳同治。如喘而聲高氣粗,喉中痰鳴,聲如拽鋸者,稱之為哮喘,簡稱為哮。

喘證的治療方法,可參見喘條。除藥物治療外,亦可配合針、灸、外治和藥物穴位電離子透入法。

至於虛喘、實喘,又可因為病因、證候、體質等不同情況而分為多種證型。詳參有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