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陽痙」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太陽痙,病證名。太陽病出現痙症者。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而致痙。證見身熱足寒,項強惡寒,頭熱,面腫目赤,頭搖口噤,背反張。
《素問·痙濕暍病》:“太陽病,發汗太多,遂成痙,身熱足寒,項強惡寒,頭熱,面腫目赤,頭搖口噤,背反張。”
《傷寒論》:“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而煩躁,反更渴者,名曰痙。”
《金匱要略》:“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而煩躁,反更渴者,名曰痙。其痙有二:一者,身熱足寒,項強惡寒,頭熱,面腫目赤,頭搖口噤,背反張;二者,身熱足寒,項強惡寒,頭熱,面腫目赤,頭搖口噤,背反張,而譫語者。”
太陽痙的發病原因,是由於太陽病發汗太多,耗傷津液,陽氣內陷,陰寒內生,導致痙病的發生。
太陽痙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身熱足寒、項強惡寒、頭熱、面腫目赤、頭搖口噤、背反張等症狀。
太陽痙的治療,以溫陽散寒、開竅醒神為主。可用桂枝湯、附子湯等方藥治療。
太陽痙的預後,一般較好。如果治療及時,可以很快痊癒。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太陽痙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不宜過度勞累,以免耗傷陽氣。
- 飲食宜清淡,不宜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太陽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