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醫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太醫監
太醫監為古代醫官職稱,專司宮廷中管理與監督太醫處方用藥之職責。據《資治通鑒》卷二十三記載,此職設於西漢時期,隸屬於少府,為宮廷醫療體系中具監察性質之要職。
職能與地位
太醫監之主要職責在於審核太醫所開立之處方,確保用藥合宜,並監督醫療程序是否符合規範。此職位不僅需具備深厚之醫學素養,更須通曉藥性與方劑配伍原則,以防藥誤或濫用。其地位介於太醫令與一般太醫之間,具有行政與專業雙重權責。
歷史沿革
西漢時期,宮廷醫療體系漸趨完備,太醫監之設立反映當時對醫藥管理之重視。此制度延續至後世,雖官名或有更易,然監督醫藥之職能仍可見於歷代醫官體系中。例如,隋唐以後之「太醫署」或「尚藥局」,皆設有類似職位,以確保皇室醫療品質。
中醫專業背景
從中醫理論而言,太醫監之職務涉及「辨證論治」與「君臣佐使」之方劑原則。其監督之處方須符合《黃帝內經》所強調之「因人、因時、因地」三因制宜,並遵循《神農本草經》對藥物毒性與配伍禁忌之規範。此外,太醫監亦需熟悉「六經辨證」與「臟腑辨證」等診斷方法,以評估太醫之處方是否恰當。
與其他醫官之關係
太醫監與太醫令、太醫丞等職位共同構成宮廷醫療管理體系。太醫令主掌太醫行政事務,而太醫監則專司醫療品質之監督,二者相輔相成。此分工體現古代中醫管理制度中「醫政分離」之概念,以確保醫療行為之專業性與安全性。
綜上所述,太醫監為古代中醫官制中兼具醫學專業與行政監管之重要職位,其設立反映傳統中醫對醫療品質與用藥安全之高度重視。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