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醫令」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太醫令是古代醫官名,指掌管醫事行政的最高長官。最早起源於戰國時的秦國,隨後被其他朝代沿用。在秦國時,爵位分為二十等,太醫令的爵位在八等或更低。到了西漢時期,太醫令職位分為兩種,分屬太常和少府。太常太醫令負責衛生行政和宮廷太醫的管理,這樣的職責演變成後來的太醫署和太醫院等醫療管理機構;而少府太醫令則負責保管和儲藏皇宮的藥品,發展成後來的尚藥局。歷代都設有太醫令這個官職,但在不同朝代,名稱和職責略有差異。遼、金、元、明、清時期,相當於太醫令職責的醫官仍然存在,但稱謂有所變化。太醫令通常下設太醫丞等醫官作為助手,有時也合稱為太醫令丞。

根據《後漢書·卷八十三·方術列傳第六十三》的記載,太醫令的職責是掌管醫事。秦國制度中,爵位分為二十等以賞勞功,太醫令的爵位在八等以下。到了漢朝,太常太醫令負責衛生行政和宮廷太醫的事務,官階為秩比二千石;少府太醫令則負責藥物和醫事,官階為秩比千石。太醫令還有一系列的官職,包括太醫丞、太醫令丞、太醫令史、太醫令卒史、太醫令醫、太醫令卒醫、太醫令祝史、太醫令祝、太醫令祝卒、太醫令祝史卒、太醫令祝卒史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