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衣不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胎衣不下,病名見於《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原指產後胎盤無法及時排出體外,也稱為胞衣不下。胎盤是指在胎兒與母親子宮壁之間形成的組織,它在胎兒出生後需要順利排出,否則會造成一系列問題。

胎衣不下的原因包括:

  1. 產道狹窄:產道過狹窄或異常,使胎盤無法順利排出。
  2. 胎盤粘連:胎盤與子宮壁粘連在一起,阻礙胎盤的排出。
  3. 胎盤早剝:胎盤在胎兒出生前就從子宮壁上剝離,難以及時排出。
  4. 胎盤殘留:胎盤未能完全排出體外,形成胎盤殘留。

胎衣不下會引發多種症狀,包括:

  1. 陰道出血:胎衣不下導致陰道出血,需警惕出血量的多寡。
  2. 腹痛:胎衣不下造成腹部疼痛,程度因人而異。
  3. 發燒:胎衣不下可能引發發燒,需及時關注體溫變化。
  4. 感染:胎衣不下容易引起感染,需提防感染的出現。

胎衣不下若無及時處理,會對產婦生命構成危險。因此,一旦發生胎衣不下,產婦應立即就醫。

胎衣不下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

  1. 人工剝離胎盤:醫生利用手術器械從子宮壁上剝離胎盤。
  2. 子宮切除術:若胎盤無法順利剝離,可能需要切除子宮。

胎衣不下是產後嚴重併發症,若不及時治療,將危及產婦的生命。因此,產婦若出現胎衣不下情況,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