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醫院都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太醫院都事
歷史沿革
太醫院都事為元代醫官職銜,始設於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隸屬太醫院,屬低階事務官員,定員二人,官階從七品。元代太醫院統轄全國醫政,兼掌皇室醫療,其下分設多級職官,都事主要負責文書往來、檔案整理及日常行政事務,輔佐上級醫官執行醫療管理。
職能與中醫體系中的定位
- 行政協調:
都事在太醫院中屬事務性職位,需通曉醫政文書,協調太醫院與地方醫藥機構(如惠民藥局)的公文傳遞,並記錄醫案、方劑存檔,確保醫療行政運作順暢。 - 醫籍管理:
元代重視醫學典籍編纂(如《御藥院方》),都事可能參與醫書整理,協助校勘官方醫典,反映當時中醫理論與臨床經驗的系統化傳承。 - 與醫術的關聯性:
雖不直接參與診療,但都事需具備基礎醫藥知識,以處理藥材奏銷、疫病上報等文務,其職責間接維繫中醫「醫政合一」的傳統,即行政體系與醫學實踐相輔相成。
元代醫政特色
元代太醫院層級嚴密,除都事外,設有院使、同知、僉院等職,而都事的設置體現了分工細化。此制度影響後世,如明清太醫院沿襲類似職位,但職權略有調整。當時中醫發展受多元文化交融影響(如回回醫藥的引入),太醫院亦兼收外來醫學,都事在文書工作中可能接觸此類跨文化醫藥記錄。
中醫術語補充
- 太醫院:始於金代,為古代最高醫療行政機構,主導醫官考選、御用方劑研發及疫病防治。
- 從七品:元代官階,反映都事屬中下級官員,與醫學博士(正八品)等技術性職官形成階層差異。
此職位雖非醫術核心,卻是中醫歷史中行政與醫學交織的縮影,見證古代醫療體系之運作。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