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醫院副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太醫院副使

沿革與職能
太醫院副使為金代醫官職稱,隸屬太醫院,官階從六品,地位僅次於太醫院提點與院使。其主要職責為輔佐提點、院使統籌醫政事務,包括醫官考核、藥材監管、醫方編纂,以及宮廷醫療調度。金代太醫院承襲唐宋醫制,兼融北方民族醫藥特色,副使一職在維繫醫事運作中具關鍵作用。

中醫行政與學術角色

  1. 醫政管理:副使需稽查地方醫官政績,確保醫藥律令施行,如《泰和律》中對醫者失職的懲治條款。
  2. 醫學教育:參與太醫院醫學分科(如大方脈、風科、針灸等十三科)之教學督導,並考核醫學生《素問》《難經》等經典掌握程度。
  3. 典籍整理:協同校正醫書,如金代刊行的《聖濟總錄》,該書集結北宋前中醫理論與方劑,副使需審訂內容以符合臨床實用性。

與其他醫官互動
太醫院設有「判官」「醫正」等職,副使需協調其分工。例如,判官主理刑獄疾病驗傷,副使則統合驗傷結果與治療方案,呈報院使決策。此分層管理反映金代醫政系統化。

歷史意義
金代太醫院副使之設,體現少數民族政權對漢醫制度的吸收與改良,其職權範圍較宋代「太醫丞」更側重實務,為元代太醫院機構擴張奠定基礎。後世《元典章》記載之「太醫院同知」即沿襲此職能演變而來。

(全文以中醫史與職官制度為核心,未添加現代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