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醫院令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太醫院令史
沿革與職掌
太醫院令史為元代醫官職銜,隸屬太醫院,屬低階事務官員。此職始設於至治二年(1322年),定員八人,主要協助處理太醫院文書、檔案管理及行政庶務。其選任須從六部令史或同級職官中調派,若由中書省、尚書省直接派遣者,任期屆滿(元代稱「考滿」)可晉正八品;若為太醫院自行任用,則品階降等。
與中醫體系的關聯
- 太醫院架構:元代太醫院為中央最高醫政機構,統管醫事、教學與藥材。令史雖非醫術職,但負責行政協調,間接影響醫療資源分配與典籍編纂,如《御藥院方》等官修醫書的整理。
- 職能特色:元代醫政分級嚴密,令史需通曉醫典分類(如《千金方》《聖濟總錄》),以利檔案歸整。其職務亦涉及考核地方醫官文書,反映元代對醫事管理的系統化。
歷史意義
太醫院令史之設,體現元代「以吏輔醫」的制度設計,透過文職人員強化醫療體系運作效率。此職後世未延續,但為明代太醫院設「吏目」等職提供參照,影響明清醫政架構。
補充知識
元代太醫院下轄「廣惠司」專治回回醫藥,令史或需處理多元醫學文獻,反映當時中西醫藥交流的行政需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