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喘息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喘息穴
喘息穴為經穴別名,出自《北京中醫》,又稱「定喘穴」或「治喘穴」。其位置在第七頸椎棘突旁開0.5至1寸處,按壓時常有明顯痛感。此穴位於督脈與膀胱經之間,鄰近大椎穴,為臨床治療呼吸系統疾病之要穴。
解剖與經絡
喘息穴局部解剖結構包含第八頸神經後支的內側分支,並有頸橫動脈、頸深動脈及靜脈分支分布。從經絡理論而言,此穴鄰近督脈,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而膀胱經主一身之表,故刺激此穴可調節陽氣、宣肺平喘,並影響相關經脈氣血運行。
主治功能
喘息穴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哮喘與咳嗽:此穴能宣肺理氣、止咳平喘,適用於風寒或痰濕壅肺所致之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
- 落枕:因穴位位於頸項部,刺激可舒筋活絡,緩解頸部肌肉僵硬及疼痛。
- 蕁麻疹:透過調節營衛之氣,改善風邪外襲或血熱蘊膚所致的皮膚瘙癢、風疹等。
針刺與灸法
- 針刺:直刺0.5至1寸,得氣後可行平補平瀉手法,以加強宣肺定喘之效。
- 灸法:可用艾炷灸3至5壯,或艾條溫和灸5至15分鐘,適用於虛寒型哮喘或慢性咳嗽。
配伍應用
臨床常配伍其他穴位以增強療效,如:
- 配肺俞、膻中,加強宣肺化痰之功;
- 配風池、肩井,用於落枕或頸肩疼痛;
- 配合谷、血海,以疏風清熱,治療蕁麻疹。
此穴為經驗效穴,尤其擅長緩解急性氣喘發作,亦廣泛用於針灸及推拿治療中。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