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醫院提點」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太醫院提點

太醫院提點為金、元時期設置之醫官職位,隸屬太醫院,為當時宮廷醫療體系中之最高行政長官,統籌太醫院諸般事務,並主理皇室醫藥要務,其職權涵蓋醫政管理、御醫調度及醫術考核等,於中醫官制史上具重要地位。

沿革與職權

此職始設於金代,為太醫院之首官,官階正五品。至元代,太醫院提點之品秩大幅提升至正二品,反映元代對醫政之重視。然元代太醫院最高職稱屢經變革,除「提點」外,亦曾改稱「太醫院使」或「院判」,其職能隨朝代更迭略有調整,然核心權責仍以統轄太醫院運作為主。

職能範疇

  1. 醫政管理:督導太醫院日常事務,包含御醫派遣、藥材採辦及醫案紀錄等,確保宮廷醫療順暢。
  2. 醫術考核:主持醫官選拔與技藝評核,金元時期尤重針灸與方脈之術,提點需具備深厚醫學素養以甄選人才。
  3. 典籍編修:元代太醫院曾奉詔整理醫書,如《聖濟總錄》等,提點亦參與醫籍校勘,推動醫學知識系統化。
  4. 禮制與祭祀:依古制,太醫院需參與皇室醫事祭祀(如先醫祭),提點須協調禮儀與醫療之結合。

醫學背景與要求

金元時期醫學流派紛呈,提點多由通曉《內經》《難經》張元素、李杲等學說之名醫擔任。元代更重視「脾胃論」與「攻邪派」理論,提點除行政能力外,亦需精研當時盛行之醫學思想,以指導太醫院醫術方向。

歷史意義

太醫院提點之設置,反映金元兩代對宮廷醫事之制度化管理,其品階變化亦彰顯醫官地位之升降。此職為後世明清太醫院建制奠定基礎,於中醫官制演變中具承先啟後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