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醫院照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太醫院照磨

歷史沿革
太醫院照磨為元代醫官職銜,始設於至治二年(1322年),屬太醫院編制內之低階官員,官秩正八品。其職能除參與太醫院日常行政事務外,亦兼管架閣庫之文書檔案與物品收發,屬實務性職位,反映元代醫政體系中行政與醫療管理之分工。

職權與中醫行政體系

  1. 文書管理:照磨一職源自元代官僚體系中「照磨所」之設置,專責勘核文書、記錄醫案,並協助整理太醫院典藏之醫籍。此職需通曉醫政文書格式,且熟悉中醫典籍分類,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官修醫書之收儲。
  2. 物資監管:兼理架閣庫藥材、器械之登錄,需具備基礎藥學知識,如辨識藥材品質(如「道地藥材」之鑑別)與器械維護(如針灸用針之保存)。

中醫專業背景
雖為行政職,然任職者多具醫者背景。元代太醫院強調「醫教一體」,照磨可能參與醫學生考課或醫籍編纂輔助工作,間接影響醫學傳承。其職涉及《聖濟總錄》等官方醫典之調閱管理,故需理解中醫理論框架,如陰陽五行、臟腑經絡之說,以確保文獻歸類準確。

與其他醫官之關係
照磨隸屬於太醫院院使(正二品)、同知(正三品)等上級醫官,協同判官(從六品)、醫愈郎(正七品)等中層官員運作,形成元代「醫政合一」體系。其職位雖低,然為維繫太醫院行政效率之關鍵角色。

後世影響
明代沿襲部分元代醫官制度,然照磨一職漸廢,其文書職能轉由典簿接掌,反映後世醫政分工之演變。元代照磨之設,可視為中醫官僚化歷程中行政專業化之早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