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太陰,中醫名詞,有以下幾個含義:

  1. 經脈名稱之一。有陰氣旺盛的意義。因為其位於三條陰經的最表層,故《素問.陰陽離合論》有「太陰為開」之說。參見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條。
  2. 小兒面部望診的部位。即文台外側稍上之處。《奇效良方》:「太陰上紅脈現,傷寒之候,主壯熱鼻塞。」參見文台、武台條。
  3. 經外穴名。出《外台秘要》。在小腿內側,內踝上8寸,脛骨內側緣後凹陷中。主治腳氣。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4. 經穴別名。出《外台秘要》。即中都。見該條。
  5. 推拿穴名。出陳氏《小兒按摩經》。即右側太陽穴。能發汗或止汗。《保赤推拿法.分推太陽穴太陰穴法》:「太陰穴在右眉外梢。」《幼科鐵鏡.面各穴圖》:「太陰,女重揉此穴發汗,男揉此止汗。」

太陰,是指陰氣最盛的意思。中醫認為,人體有陰陽兩種氣,陰氣主靜,陽氣主動。太陰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它起於手太陰肺經,止於足太陰脾經,主要分布於人體的胸、腹、脅、下肢內側等部位。太陰經與人體的呼吸、消化、水液代謝等功能密切相關。

太陰經上的穴位有:中府穴、雲門穴、天府穴、俠白穴、尺澤穴、孔最穴、列缺穴、太淵穴、魚際穴、太溪穴等。這些穴位具有調節呼吸、宣肺利水、健脾和胃等作用。

太陰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中最重要的經脈之一,它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平時可以多按摩太陰經上的穴位,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以下是太陰經上的穴位圖:

!太陰經穴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