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陰經腳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太陰經腳氣,又稱太陰腳氣,是指風寒暑濕流注足太陰脾經而成的腳氣。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三記載:「太陰經腳氣,腹滿,夾咽連舌系急,胸膈痞滿,循胻骨下股膝內前廉內踝,過核骨後連足大趾端內側皆痛。若自汗者為風勝,無汗痛甚者為寒勝,熱煩者為暑勝,重著腫滿者為濕勝。」

太陰經腳氣的臨床表現為腹脹、胸悶、咽喉腫痛、下肢腫脹疼痛等。治療上以溫散為主,可用六物附子湯等方。

六物附子湯由附子、乾薑、白朮、甘草、大棗、生薑組成。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脾虛寒濕、腹脹、便溏、下肢腫脹疼痛等症。

太陰經腳氣的預防方法包括:

  1. 注意飲食,避免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食物。
  2.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換鞋襪。
  3.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4. 在感冒、發燒等疾病時,要及時治療,避免病情加重。

如果出現太陰經腳氣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