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陰厥」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太陰厥

太陰厥,六經厥之一。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敘厥論》。證見腹脹,後閉,食為寒嘔。參見六經厥條。

太陰厥,是指太陰經脈受寒邪侵襲,經脈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所表現的證候。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脹、後閉、食為寒嘔等。

太陰厥的病因病機,主要與感受寒邪有關。寒邪侵襲人體,可使太陰經脈氣血凝滯,經脈失於濡養,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此外,脾主運化,脾虛則運化失常,水濕停聚,亦可導致太陰厥的發生。

太陰厥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腹脹:是指腹部脹滿、疼痛,常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 後閉:是指大便秘結,排便困難。
  • 食為寒嘔:是指吃飯後出現寒冷嘔吐的症狀。
  • 四肢厥冷:是指四肢冰冷,手足不溫。
  • 面色蒼白:是指面色白,沒有血色。
  • 精神萎靡:是指精神不振,疲倦乏力。

太陰厥的治療,以溫陽散寒、通利大便為主。常用方藥有四逆湯、理中湯附子理中湯等。

太陰厥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飲食宜清淡,不宜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如果出現腹脹、後閉、食為寒嘔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