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陰蹻」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太陰蹻,陰蹻別名。指照海穴。《外台秘要》:「太陰蹻二穴,在內踝下向宛宛中是。」

太陰蹻,又名陰蹻,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之一。位於足內側,內踝下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赤白肉際凹陷處。

太陰蹻穴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舒筋活絡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食少腹脹、泄瀉、水腫、腳氣、腳踝扭傷等症。

太陰蹻穴的配伍穴位有:

  • 足三里穴,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食少腹脹、泄瀉、水腫等症。
  • 配三陰交穴,有健脾益氣、調經止帶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食少腹脹、泄瀉、月經不調、帶下等症。
  • 配豐隆穴,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食少腹脹、泄瀉、水腫等症。

太陰蹻穴的按摩方法:

  • 用拇指指腹按揉太陰蹻穴,每次3-5分鐘,每天2-3次。
  • 艾條灸太陰蹻穴,每次5-10分鐘,每周2-3次。

太陰蹻穴的注意事項:

  • 孕婦不宜按摩太陰蹻穴。
  • 有出血性疾病、皮膚病、骨折者不宜按摩太陰蹻穴。

太陰蹻穴是一個重要的穴位,具有多種功效,可以緩解多種症狀。平時可以多按摩太陰蹻穴,以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