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曇鸞>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曇鸞(476-542年),南北朝北魏醫僧。一作曇巒。雁門(今山西代縣)人。淨土宗高僧。10多歲在五台山出家,披閱內外經典。註釋《大藏經》時患「氣疾」,乃外出求醫。至江南,從陶弘景習方術,得《仙經》十卷,攜經北返,如法修煉,終因「調心煉氣,對病識緣」而「名滿魏都」。著有《調氣論》、《論氣治療方》、《療百病雜丸方》、《調氣法》。《服氣要訣》,均佚。
曇鸞,原名曇巒,生於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76年),卒於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42年),享年66歲。他是中國佛教淨土宗的創始人,也是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醫僧。
曇鸞出生於山西代縣一個世代信佛的家庭,自幼聰慧好學,10多歲便在五台山出家,披閱內外經典。他曾經跟隨淨土宗初祖慧遠學習淨土法門,並在慧遠的指導下,開始研究佛教的醫學思想。
曇鸞認為,佛教的醫學思想與中國傳統的醫學思想有著很大的不同。中國傳統的醫學思想認為,疾病是由於人體內部的陰陽失調引起的,而佛教的醫學思想則認為,疾病是由於人們內心的煩惱和痛苦引起的。因此,要想治好疾病,就必須從內心入手,調和身心,消除煩惱。
曇鸞根據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調心煉氣」的治療方法。他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心和氣是相互影響的。如果心不平靜,就會影響到氣的運行,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要想治好疾病,就必須先調和心,使心平靜下來。當心平靜下來之後,氣就會自然而然地運行通暢,疾病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消失。
曇鸞的「調心煉氣」治療方法,對後世的醫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位提出「心身一如」思想的醫僧,也是中國佛教醫學的開創者。
曇鸞的著作有《調氣論》、《論氣治療方》、《療百病雜丸方》、《調氣法》等。這些著作對後世的醫學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中,《調氣論》是中國佛教醫學的第一部專著,它系統地闡述了佛教的醫學思想,對後世的醫學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曇鸞是中國佛教史上一位傑出的醫僧。他不僅是中國佛教淨土宗的創始人,也是中國佛教醫學的開創者。他的思想和著作對後世的醫學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