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談金章>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談金章(1601-1661),字心揆,一字黃郛,浙江嘉興人,祖籍無錫梅里,明末清初著名兒科學家。出身醫學世家,承襲祖業,專精幼科,臨證四十餘載,學驗俱豐,為清代兒科重要代表人物。
一、家學淵源與學術背景
- 世醫傳承:祖上五代業醫,尤精兒科,家學淵源深厚
- 學術根基:深研《顱囟經》、《小兒藥證直訣》等兒科典籍
- 時代背景:明末清初疫病頻發,尤重小兒痘疹、驚風救治
二、《誠書》學術體系 (一)四證八候辨證綱領
-
四證系統:
- 驚證:分急驚(外感熱盛)、慢驚(脾虛肝亢)
- 風證:辨外風(六淫襲表)、內風(肝風妄動)
- 痰證:別有形之痰(咳喘痰鳴)、無形之痰(痰蒙清竅)
- 熱證:析表熱(發熱惡寒)、裏熱(壯熱煩渴)
-
八候辨驚:
- 動態候:抽(四肢搐搦)、搦(十指緊握)、掣(肩背搐動)
- 靜態候:顫(肌肉瞤動)、反(角弓反張)、引(弓狀緊張)
- 目徵候:竄(目睛上視)、視(直視不瞬)
(二)診治特色
-
診法創新:
- 首重望診:觀面色、察指紋、審苗竅
- 三關脈法:獨創小兒寸關尺分候臟腑法
-
治療原則:
- 驚風:"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 痘疹:"順天時,調氣血"
- 疳積:"健脾為主,消導為輔"
三、《誠書》臨床貢獻 (一)方藥特色
-
創製新方:
- 琥珀抱龍丸(驚風)
- 七味白朮散(疳積)
- 清熱導滯湯(積熱)
-
劑型改革:
- 推崇丸散劑型,便於小兒服用
- 首創"藥餅"外治法
(二)專病論治
-
痘疹:
- 提出"三期辨治"(發熱期、見點期、收靨期)
- 強調"痘宜溫補,疹宜清解"
-
驚風:
- 區分"驚"與"癇"
- 首載"臍風"救治法
四、學術影響與歷史地位
-
承前啟後:
- 繼承錢乙"五臟辨證"體系
- 啟發陳復正"驚風四分法"
-
著作流傳:
- 《誠書》十六卷(1661)清刻本現存中國中醫研究院
- 《誠書痘疹》三卷被收入《中國醫學大成》
-
歷史評價:
- 清代兒科"四大家"之一(與夏禹鑄、陳飛霞、沈金鰲並稱)
- 日本丹波元堅《中國醫籍考》譽為"幼科圭臬"
談金章所建構的兒科辨證體系,將傳統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其"四證八候"學說至今仍指導中醫兒科臨床。所著《誠書》內容翔實,理法方藥俱全,堪稱明清兒科集大成之作,對中醫兒科學發展影響深遠。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