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痰是中醫學的名詞,用來描述造成疾病的因素和病理產物,有時也指疾病的表現。

根據《醫碥》卷二的記載,痰本身是身體的津液,在氣的運行下流動。如果氣失去清肅而過於熱,津液就會被火煎熬而變稠濁;或者氣失去溫和而過於寒,津液因寒積滯而逐漸凝結成痰。

根據《醫林繩墨》卷二的記載,痰是指人體內的飲食痰液。人體的氣道需要保持清潔通暢,否則痰液就會積聚阻塞。這可能是外界受到風、寒、暑、濕、熱等影響,或者因七情受損、飲食不當等內在原因導致氣逆液濁,進而形成各種疾病症狀。

痰可以發展成多種不同的病證,相關內容可參考其他文章。

以下是痰形成的主要原因:

  1. 飲食不節制,過度攝取油膩、甜食等食物,增加痰液生成。
  2. 情緒不穩定,肝氣鬱結,促使痰液產生。
  3. 外界風寒邪氣影響,導致痰液凝聚。
  4. 長期疾病體虛,脾胃功能虛弱,導致痰液內生。
  5. 其他因素,例如睡眠不足、過度勞累、缺乏運動等,也可能引起痰液生成。

痰的症狀主要包括:

  1. 咳嗽,痰液多且顏色白色或黃色。
  2. 胸悶,氣短,呼吸困難。
  3. 頭暈、頭痛、耳鳴等頭部症狀。
  4. 口苦、口乾,舌苔白膩。
  5. 四肢無力,食慾不振。

治療痰的方法主要包括化痰、止咳、平喘。常用的中藥有:

  1. 半夏、白朮、陳皮、茯苓和甘草,組成半夏白朮天麻湯。
  2. 瓜蔞、杏仁、川貝母、白果和冰糖,組成川貝枇杷膏。
  3. 桑白皮、天冬、麥冬、石膏和知母,組成桑白皮湯。
  4. 紫蘇葉、前胡、白芥子、陳皮和半夏,組成蘇子降氣湯。

預防痰的方法主要包括:

  1. 飲食清淡,減少攝取肥甘厚味食物。
  2. 保持情緒舒暢,避免過度激動。
  3.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4. 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5.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