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喘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喘鳴

喘鳴,又稱為痰喘或哮喘,是中醫學中用來形容呼吸急促且喉中發出痰鳴聲的一種病證。

《素問·陰陽別論》中記載:「陰氣與陽氣相爭於體內,使魄汗未能進入皮膚而逆出,逆行則燻灼肺臟,導致呼吸急促,形成喘鳴的症狀。」

喘鳴的病因主要與肺、脾、腎三臟有關。肺主呼吸系統,脾主運化水液,腎主負責納氣。當肺、脾、腎功能失調,水液代謝失常,容易產生痰濕,堵塞肺道,影響呼吸時,就會出現喘鳴的症狀。

喘鳴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呼吸急促、喉中有痰鳴聲,嚴重時可能伴隨胸悶、氣喘、咳嗽和咯痰等症狀。

治療喘鳴主要以清肺化痰、利水消腫為主。可以使用一些中藥製成湯劑內服,例如麻黃、杏仁、白果、陳皮、半夏、茯苓和甘草等。此外,還可以用冬瓜、白蘿蔔、海帶和綠豆等食材熬製成湯飲用。

患者應該在平時注意飲食調理,減少辛辣、油膩和生冷食物的攝入,多食用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喘鳴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威脅到生命。因此,一旦出現喘鳴的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