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毒牙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痰毒牙痛
病證名,屬中醫牙痛證型之一,指因痰濁鬱熱化毒,循經上攻牙齦齒根所致之疼痛。《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明確指出:「素有熱,熱生痰,痰流毒,痰毒灌注經絡,上攻牙齒而痛。」此證多由平素飲食肥甘厚味,脾胃積熱,煉液成痰;或情志鬱結,氣滯痰凝,久鬱化火,痰火互結,蘊而成毒,沿手足陽明經上犯齒齦而發。
病機特點
痰毒牙痛之核心病機在於「痰、熱、毒」三者膠結。痰性黏滯,易阻遏氣機,熱邪燔灼,毒勢峻烈,三者相搏,致經絡氣血壅滯不通,故疼痛多表現為:
- 牙痛劇烈,脹痛或跳痛,局部齒齦紅腫高突
- 伴見黏稠痰涎增多,口苦口臭
- 或兼頜面腫脹,甚則連及頭痛
- 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辨證論治
治療當以「清熱化痰、解毒通絡」為法,分消痰毒之勢。
- 主方加減:
- 黃連溫膽湯(黃連、半夏、陳皮、茯苓、竹茹、枳實、甘草)為基礎方,清膽和胃、化痰泄熱。
- 若痰毒熾盛,加黃芩、梔子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 腫痛甚者,佐金銀花、連翹、蒲公英解毒消腫;
- 痰黏難咯,酌加瓜蔞仁、浙貝母化痰散結。
-
經絡用藥:
足陽明胃經循行於上齒,手陽明大腸經絡於下齒,故常配伍升麻、白芷引藥上行,並疏通陽明經氣。
相關鑑別
- 風火牙痛:多因外感風熱,疼痛呈陣發性,遇風加重,齒齦紅腫較輕,少痰涎。
- 虛火牙痛:屬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痛勢隱隱,齒齦微紅,無腫脹痰濁之象。
此證若遷延不治,痰毒內蘊可腐蝕牙齦,致牙宣、牙疳等變證,故早期清解痰熱毒邪為關鍵。歷代醫家如《醫宗金鑒》亦強調「痰毒攻齒」需分消痰火,通調氣機,標本兼顧。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