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喘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喘滿
喘滿為中醫證名,指氣喘同時伴有胸部滿悶不適之證候。此證多因痰飲、氣滯、水濕或臟腑虛損所致,病機涉及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臨床表現與治療須辨明虛實寒熱。
病因病機
- 痰氣壅阻:
痰濁內生,阻滯氣機,肺失宣降,痰氣互結於胸膈,致胸悶氣喘。常見於痰濕體質或外感引動伏痰者。 - 水飲射肺:
水飲停聚胸膈,上逆犯肺,肺氣不得宣通,發為喘滿。《金匱要略》稱「膈間支飲」,症見喘滿、心下痞硬、面色黧黑,脈沉緊,屬寒飲內停之實證。 - 脾濕釀痰:
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聚而生痰,痰濕上壅於肺,導致氣機不暢,胸滿喘促。 - 腎虛失納:
腎主納氣,若腎陽虛衰,下元不固,攝納無權,則氣浮於上,表現為虛喘胸滿,動則加劇,伴腰膝酸冷等症。
臨床表現與辨證
- 實喘滿:
痰氣壅盛者,喘促痰多,胸膈脹滿,苔膩脈滑;水飲內停者,喘滿倚息不得臥,或兼浮腫,脈沉緊。 - 虛喘滿:
腎虛者,喘促氣短,呼多吸少,胸悶伴腰膝無力,脈沉細;脾肺氣虛者,喘滿聲低,乏力自汗。
治法與方藥
- 痰氣壅阻:
- 定喘湯(《攝生眾妙方》):宣肺化痰,降氣平喘,主治痰熱喘滿。
- 三棱煎丸(《聖濟總錄》):破氣消積,適用於胸肋脹滿硬痛、氣喘短促者。
- 水飲射肺:
- 木防己湯(《金匱要略》):通陽化飲,主治支飲喘滿日久不愈,心下痞堅。
- 脾濕痰盛:
- 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健脾化痰,降氣消食,適用於痰濕喘滿、苔白膩者。
- 腎虛失納:
- 安腎丸(《世醫得效方》):溫腎納氣,治下元虛冷之喘滿。
- 八味腎氣丸(《金匱要略》):補腎助陽,適用於腎陽不足、氣不歸元者。
相關條目辨析
- 喘證:泛指氣喘,喘滿屬其中兼胸悶者。
- 水喘:特指水飲凌肺所致之喘,多伴痰鳴、浮腫。
- 喘痰:強調痰濁阻肺之喘,痰多黏稠為特徵。
喘滿之辨證,須分虛實標本,實者祛邪化痰、行氣逐飲,虛者溫補脾腎、固攝納氣,臨床需結合四診詳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