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火聲啞」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痰火聲啞
痰火聲啞為中醫病名,指因痰火鬱結於肺,導致聲音嘶啞甚至失音之症候。此症多見於咽喉癌、喉頭結核等嚴重疾患,屬中醫「喉喑」範疇。《紅爐點雪》卷三有載:「痰火聲啞,乃肺經已絕,死不治。」顯示此症預後不良,多為肺氣衰敗之危候。
病因病機
痰火聲啞之形成,主要與肺、腎二臟功能失調相關:
- 痰火鬱肺:長期情志不遂、飲食不節,或外感熱邪未清,致使痰熱內蘊,上灼肺金。肺主聲,痰火壅滯於喉,阻遏氣機,故聲音嘶啞。
- 肺腎陰虛:久病耗傷肺陰,或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煉液為痰,痰火互結,損傷喉絡,致聲門失養而喑啞。
- 癆蟲蝕喉:若因肺癆(結核)遷延,癆蟲侵蝕喉部,耗氣傷陰,痰瘀互結,可致聲啞難復。
臨床表現
- 主症:聲音嘶啞,甚則完全失音,咽喉乾燥疼痛,或見痰黏難咯。
- 兼症:咳嗽少痰,或痰中帶血,形體消瘦,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 危重徵象:若見氣短喘促,面色晦暗,則提示肺氣將絕,預後極差。
證型辨析
-
痰熱壅肺型
- 特點:聲啞伴痰黃稠,胸悶氣粗,舌紅苔黃膩。
- 病機:痰熱互結,肺失宣降。
-
陰虛火旺型
- 特點:聲音嘶啞日久,午後加重,咽乾顴紅,脈細數。
- 病機:肺腎陰虛,虛火灼喉。
-
瘀毒結聚型
- 特點:聲啞持續不解,喉部腫物堅硬,疼痛固定。
- 病機:痰瘀毒結,阻塞喉絡。
古籍論述
- 《醫學綱目》提及:「失音者,有痰火閉竅,有肺絕津枯。」強調痰火與肺陰虧竭皆可致喑。
- 《張氏醫通》指出:「久病失音,必是氣血俱敗,多不可治。」與《紅爐點雪》觀點相呼應,均認為痰火聲啞若遷延日久,多屬難治之候。
此症屬中醫重症,歷代醫家多強調其預後不良,尤其見於癆瘵或癰疽惡疾所致者,需審證求因,細辨虛實。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