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積血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痰積血崩,病證名。血崩證型之一。多因痰濁鬱於胞中,清氣不升,經脈壅遏而致血崩。症見腹滿或臍腹(疒丂)痛,下血量多成塊,血出則快,血止則悶,或臍上動悸。治宜行痰降逆。方用半夏丸(《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半夏、雄黃、生薑)或旋復花湯等。
痰積血崩是一種婦科疾病,多由痰濁鬱於胞中,清氣不升,經脈壅遏而致血崩。症狀主要表現為腹滿或臍腹痛,下血量多成塊,血出則快,血止則悶,或臍上動悸。治療上宜行痰降逆,可用半夏丸(《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半夏、雄黃、生薑)或旋復花湯等。
痰積血崩的病因病機
痰積血崩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痰濁鬱於胞中:痰濁是一種病理產物,它是由飲食不節、情志不遂等因素引起的。當痰濁鬱於胞中,會阻礙氣血運行,導致經脈壅遏,從而引起血崩。
- 清氣不升:清氣是人體的正氣,它主要由肺所主。當肺功能受損,清氣不升,就會導致氣血不暢,從而引起血崩。
- 經脈壅遏:經脈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當經脈被痰濁阻塞,就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血崩。
痰積血崩的症狀
痰積血崩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 腹滿或臍腹痛:由於痰濁阻塞胞中,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腹滿或臍腹痛。
- 下血量多成塊:由於痰濁阻塞經脈,會導致血液無法順利流出,從而引起下血量多成塊。
- 血出則快,血止則悶:由於痰濁阻塞經脈,會導致血液無法順利流出,從而引起血出則快,血止則悶。
- 或臍上動悸:由於痰濁阻塞經脈,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臍上動悸。
痰積血崩的治療方法
痰積血崩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 行痰降逆:由於痰濁是痰積血崩的主要病因,因此治療上首要的就是行痰降逆。可以用半夏丸(《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半夏、雄黃、生薑)或旋復花湯等。
- 活血化瘀:由於痰濁阻塞經脈,會導致血液無法順利流出,因此治療上還需要活血化瘀。可以用桃仁紅花丸(《醫學衷中參西錄》: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丹參、牛膝、地黃、澤瀉、茯苓、甘草)或血府逐瘀湯等。
- 補氣養血:由於痰濁阻塞胞中,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因此治療上還需要補氣養血。可以用四物湯(《金匱要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或八珍湯(《醫方集解》: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等。
痰積血崩的預防方法
痰積血崩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 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肥甘厚味。
- 情志宜舒暢,不宜生氣鬱悶。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痰積血崩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女性朋友們一定要注意預防,一旦出現相關症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