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結實」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痰結實
痰結實為中醫病證名,指痰飲水濕聚結於胸膈,形成堅實有形之病理產物,屬痰證之一。此證多因臟腑氣化失調,水液代謝障礙,痰濕內生,復遇寒熱邪氣交爭,痰濁凝滯不散,結聚成實所致。古籍亦稱「膈痰」,如《諸病源候論·痰飲諸病候》所述:「痰水積聚,在於胸府,遇冷熱之氣相搏,結實不消。」
病因病機
- 痰濕內生:因脾失健運,肺失宣降,或三焦氣化不利,水液停聚成痰,久滯胸膈。
- 寒熱相搏:痰濕本為陰邪,若兼感外寒或內熱,寒凝則痰益固結,熱灼則痰濁膠著,二者相搏,遂成結實之態。
- 氣機鬱滯:肝鬱氣結或胸陽不振,氣行不暢,痰隨氣滯,積聚不散,漸成痞塊。
臨床表現
痰結實以胸膈痞滿、疼痛為主症,並伴隨痰濁上擾及氣機阻滯之象:
- 心胸症狀:心腹痞痛,按之或有硬塊,氣息不暢,甚則呼吸困難。
- 痰濁上逆:頭眩目暗,時發嘔逆,痰涎黏稠難咯。
- 全身徵候:身重倦怠,舌苔厚膩或黃滑,脈弦滑或沉實。
治法與方藥
歷代醫家對痰結實之治療,強調「攻逐痰結」與「調暢氣機」並行:
- 湧吐痰涎:適用於痰結壅盛於上焦者,如《外台秘要》以瓜蒂散類方吐其胸膈痰實,開提邪氣從上而解。
- 化痰散結:選用半夏厚朴湯、導痰湯等,配伍枳實、陳皮、茯苓等行氣化痰之品,破結消痞。
- 溫通開鬱:若兼寒凝,可佐以乾薑、桂枝溫化寒痰;若痰熱互結,則加黃芩、黃連清熱滌痰。
相關病證辨析
- 膈痰:泛指痰飲停聚胸膈,範圍較廣,痰結實屬其重症,特指痰凝成實、有形可徵者。
- 痰飲:為痰證總稱,痰結實為其病理演變之一端,病位較深,病情更趨膠著。
此證多見於現代醫學所述之慢性支氣管炎、胸膜炎、食道梗阻等疾病過程中,然中醫辨證重在痰氣交阻之病機,治療需結合患者體質與兼證,靈活化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