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喘家」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喘家

喘家,指長期受喘病困擾,反覆發作且久治不癒的患者。此名詞首見於《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為張仲景對慢性喘證患者的特定稱呼。中醫認為,喘家之病機多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相關,且常因外感六淫、內傷七情或痰飲內伏而誘發。

病因病機

  1. 肺氣虛弱:肺主氣司呼吸,若肺氣不足,則宣發肅降失常,氣逆而上,發為喘促。
  2. 脾虛生痰:脾為生痰之源,脾失健運則水濕停聚,化為痰飲,上犯於肺,阻塞氣道,致喘息不已。
  3. 腎不納氣:腎為氣之根,若腎陽虛衰或腎陰虧損,攝納無權,氣浮於上,則見呼多吸少、動則喘甚。
  4. 外邪引動:風寒、風熱等外邪侵襲,內外相引,觸發伏痰,使喘證反覆發作。

臨床表現

喘家之症多見呼吸急促、喉間痰鳴、胸悶氣短,甚則張口抬肩、難以平臥。其發作常與季節交替、氣候變化相關,或因勞累、情志波動而加重。病程纏綿,時輕時重,遷延難癒。

證型分類

  1. 寒喘:喘促氣急,痰白清稀,兼惡寒無汗,舌苔白滑,脈浮緊。多因風寒束肺,肺氣閉鬱所致。
  2. 熱喘:喘息氣粗,痰黃黏稠,面赤煩渴,舌紅苔黃,脈滑數。證屬痰熱壅肺,肺失清肅。
  3. 虛喘
    • 肺脾氣虛:喘促聲低,自汗畏風,食少便溏,脈弱。
    • 腎不納氣:呼多吸少,動則喘甚,腰膝酸軟,脈沉細。

治療原則

中醫治喘家,首重辨證論治,標本兼顧。發作期以祛邪平喘為主,緩解期則側重補益肺脾腎,以固本培元。常用治法包括:

  • 宣肺散寒:如小青龍湯。
  • 清熱化痰:如定喘湯。
  • 健脾化痰:如六君子湯。
  • 補腎納氣:如金匱腎氣丸。

此外,針灸、敷貼等外治法亦常配合使用,以調暢氣機、疏通經絡。

喘家之調理,貴在持之以恆,需順應四時,避風寒、節飲食、慎勞逸,方能漸趨穩定。歷代醫家對此類患者之論述,皆強調「治未病」之理念,防其復發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