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厥」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痰厥,病名。厥證之一。指痰盛氣閉引致之肢体厥冷、甚則昏厥的病證。見《丹溪心法.厥》。
《醫林繩墨.厥》:「有痰厥者,痰氣妄行於上,咳嗽連續不已,氣急喘盛,坐不得卧,以致上盛下虛而作厥也,名之曰痰厥。宜以二陳湯加厚樸、白術、黃芩、山楂,降下痰氣,使復歸於脾之脈絡,則足可溫,不致厥也。」
龔廷賢謂痰厥「卒然不省人事,喉中有水雞聲者是也。用牙皂、白礬等分研末,吹鼻;即以香油一盞,入薑汁少許灌之,立醒。或燒竹瀝、薑汁灌之亦可」(《壽世保元.厥》)。
如屬寒痰迷悶,四肢厥冷者,宜用薑附湯;肢冷,吐涎沫,喉中痰聲,一時昏憒不知,胸悶氣喘,語言利,可用稀涎散。
參見厥證、痰證等條。
痰厥,是指痰盛氣閉引致之肢体厥冷、甚則昏厥的病證。
痰厥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四肢厥冷:這是痰厥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由於痰盛氣閉,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四肢末梢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就會出現四肢厥冷的症狀。
2、胸悶氣喘:痰厥患者常常會出現胸悶氣喘的症狀。這是由於痰盛氣閉,導致肺部氣道受阻,呼吸不暢所致。
3、咳嗽痰多:痰厥患者常常會出現咳嗽痰多的症狀。這是由於痰盛氣閉,導致肺部痰液增多,咳嗽不止所致。
4、頭暈目眩:痰厥患者常常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這是由於痰盛氣閉,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引起頭暈目眩。
5、昏厥:痰厥患者嚴重時,還會出現昏厥的症狀。這是由於痰盛氣閉,導致腦部供血嚴重不足,引起腦細胞缺氧,最終導致昏厥。
痰厥的治療,以化痰降逆為主。常用方劑有二陳湯、薑附湯、稀涎散等。
二陳湯由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組成。半夏具有燥痰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作用;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二陳湯具有化痰降逆、健脾和胃的作用,適用於痰厥、痰飲、咳嗽、胸悶、氣喘等症。
薑附湯由生薑、附子、乾薑組成。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肺止咳的作用;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的作用;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薑附湯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適用於痰厥、寒痰、胸悶、氣喘等症。
稀涎散由牙皂、白礬組成。牙皂具有化痰、祛痰、止咳的作用;白礬具有化痰、祛痰、止咳的作用。稀涎散具有化痰祛痰、止咳的作用,適用於痰厥、痰飲、咳嗽等症。
痰厥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避免熬夜,注意勞逸結合。
2、注意飲食調理,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4、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5、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