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癖」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痰癖,中醫病名。即痰邪癖聚於胸脅之間所致病證。《諸病源候論.癖病諸候》:「痰癖者,由飲水未散,在於胸府之間,因遇寒熱之氣相搏,沉滯而成痰也。痰又停聚,流移於脅肋之間,有時而痛,即謂之痰癖。」與此病相類者,另有飲癖,均屬痼疾。參見飲癖條。

痰癖的病因病機

痰癖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之物,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濕內停,痰濕互結,形成痰癖。

2.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氣鬱化火,灼津成痰,痰與氣結,形成痰癖。

3.久病體虛,正氣不足,痰邪內生,痰瘀互結,形成痰癖。

痰癖的臨床表現

痰癖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胸脅脹滿,疼痛,噯氣頻作,痰多色白,質黏,不易咯出。

2.頭痛眩暈,耳鳴耳聾,健忘失眠。

3.四肢酸軟無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4.舌苔白膩,脈滑或弦滑。

痰癖的治療

痰癖的治療,以化痰散結、健脾利濕為主。可用半夏白朮天麻湯、二陳湯、三子養親湯等加減治療。

痰癖的預防

痰癖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宜清淡,少食生冷油膩之物。

2.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不遂。

3.注意勞逸結合,增強體質。

4.定期進行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