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痰疝,病名。指人體腹部所生觸之有形之包塊。見《醫學入門》卷五。其病因濕痰內鬱所致。症見其疝痛有常處,觸之有形。治宜理氣燥濕化痰。可用海石、香附二味,薑汁調服。

痰疝,又名痰氣疝、痰氣結塊,是指由於濕痰內鬱,阻滯經絡,氣機不暢,導致腹部脹痛,觸之有形的疾病。其發病原因,多由於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或情志不遂,肝氣鬱結,痰濕內生,阻滯經絡,氣機不暢,導致腹部脹痛,觸之有形。

痰疝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腹部脹痛,觸之有形,疼痛可向下肢放射,伴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

痰疝的治療,以理氣燥濕化痰為主。可用海石、香附二味,薑汁調服。若症狀較重,可加用蒼朮厚朴、陳皮等藥物。

痰疝的預防,應注意飲食調節,避免過食肥甘厚味,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不遂。

痰疝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疾病,其發病原因複雜,臨床表現多樣,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療痰疝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以下是《醫學入門》卷五中關於痰疝的論述:

痰疝者,濕痰內鬱,阻滯經絡,氣機不暢,而成脹痛,觸之有形。治宜理氣燥濕化痰。可用海石、香附二味,薑汁調服。若症狀較重,可加用蒼朮、厚朴、陳皮等藥物。

痰疝的預防,應注意飲食調節,避免過食肥甘厚味,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不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