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濕不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痰濕不孕為中醫婦科不孕證型之一,屬「濕痰不孕」範疇。其病機核心在於素體脾虛氣弱,或過食膏粱厚味,致中焦運化失司,水穀精微不得輸布,反聚為濕濁,久則凝練成痰。痰濕之邪下注衝任,壅滯胞宮胞脈,既阻礙精卵相搏,又干擾胞宮攝精成孕之能,如《女科經綸》所云:「痰氣盛者,胞宮蔽而不清,胎孕乏其所依。」

臨床特徵除婚久不孕外,常見形體豐腴、肌肉鬆軟,面色晄白或黧黑,胸悶脘痞,口中黏膩,經行後期甚或閉經,經血色淡質黏,帶下量多色白如涕,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苔白膩,脈象濡滑等痰濕內蘊之象。此證多與現代醫學之多囊卵巢綜合症、代謝異常相關不孕有交叉。

治療當遵「治病求本」之旨,以健脾益氣為根蒂,佐以燥濕化痰、疏通胞絡。代表方劑如《醫方集解》啓宮丸(半夏、蒼朮、香附、神麴、茯苓、陳皮、川芎),取其半夏、陳皮化痰燥濕,蒼朮、茯苓健脾滲濕,香附、川芎調氣活血,共奏「滌痰開胞」之效。若兼腎陽不足可加巴戟天、菟絲子;痰瘀互結者可佐以丹參、蒲黃。

歷代醫家對此證多有發揮,如《傅青主女科》強調「調經種子」需先「疏導痰涎」,朱丹溪則主張「肥白不孕,必用燥濕化痰」;臨床運用時需辨明痰濕與氣滯、血瘀之兼夾,靈活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