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濕月經過少」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痰濕月經過少

病證名。屬中醫婦科月經病範疇,指因痰濕內蘊、阻滯衝任所致經血量少之證候。

病因病機
本證多緣於素體脾虛陽弱,或過食肥甘厚味,致水穀精微不歸正化,反聚為濕濁;濕濁久蘊成痰,痰濕下注胞宮,壅塞經隧,使衝任氣血運行不暢,血海滿溢不足,故見經行量少。如《女科經綸》所言:「肥人經少,多屬痰濕阻滯經絡。」

臨床表現

  • 主症:經量明顯減少(甚或點滴即淨),經色淡而質稀,經期或見後延。
  • 兼症
    • 帶下量多,色白質黏稠。
    • 形體多豐腴,面色㿠白或萎黃。
    • 胸脘痞悶,時有泛惡,肢體困重。
    • 頭暈如裹,心悸氣短。
    • 下肢輕度浮腫,按之凹陷。
    • 舌象: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苔白膩。
    • 脈象:脈多濡滑或沉滑。

證候分析
痰濕屬陰邪,其性黏滯,易阻氣機。痰濕下注胞脈,則血行澀滯,故經量少而色淡;痰濕困脾,清陽不升,故頭暈心悸;濕濁泛溢肌膚,則見浮腫;舌脈之象均為痰濕內停之徵。

治法
健脾燥濕,化痰調經。

方藥

  1. 蒼附導痰丸(《葉氏女科證治》)

    • 組成:蒼朮、香附、陳皮、茯苓、半夏、南星、枳殼、生薑、神麴。
    • 方義:蒼朮燥濕健脾,香附理氣解鬱,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化痰和中,南星祛痰散結,枳殼行氣寬中,生薑溫化痰飲,神麴消食導滯。全方共奏化痰除濕、暢通胞脈之效。
  2. 二陳湯合芎歸湯

    • 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健脾化痰,芎歸湯(川芎、當歸)養血活血,適用於痰濕兼血虛者。

加減法

  • 若兼氣虛者,加黃耆、白朮以益氣健脾。
  • 痰濕化熱,帶下黃稠者,加黃柏、薏苡仁以清熱利濕。
  • 浮腫明顯者,加澤瀉、大腹皮以利水消腫。

鑑別診斷
需與血虛月經過少腎虛月經過少相區別:

  • 血虛者經色淡紅、質清稀,伴面色蒼白、脈細弱。
  • 腎虛者經量少而色黯,兼腰膝痠軟、脈沉細。

備考
此證常見於多囊卵巢綜合徵、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現代疾病,中醫辨證需結合整體狀況,不可單憑經量斷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