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喘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喘喝
定義與概述
喘喝為中醫病證名,指氣喘發作時伴有明顯的吼鳴聲或呼吸粗重之症。《靈樞·本神》記載:「肺藏氣,肺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意指肺氣壅盛時,呼吸急促且聲響明顯,並伴隨胸部脹滿、仰頭呼吸的表現。此症可見於實喘或虛喘,如《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所述:「脈沈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說明氣虛陽衰者,稍動即喘,亦可能出現喘喝之象。
病因病機
-
實喘喝
- 肺氣壅實:多因外感風寒、風熱或痰濁阻肺,導致肺失宣降,氣逆而喘,聲高息粗。《症因脈治》指出:「實喘之因,肺氣不得宣暢,逆而上行。」
- 痰熱內蘊:痰濕鬱久化熱,痰熱交阻於肺,氣道不利,喘促有聲,常見於熱哮或痰熱喘證。
-
虛喘喝
- 肺腎氣虛:久病耗傷肺腎之氣,攝納無權,呼吸淺促而聲弱,動則喘喝加劇,如《景岳全書》所言:「虛喘者,氣短而不續。」
- 陽氣虛脫:重證虛喘可見於陽氣暴脫,氣失固攝,呼吸微弱而伴痰鳴,脈沉遲無力,屬危候。
臨床表現
- 實證:喘喝聲高氣粗,胸悶脹滿,咳嗽痰多,舌苔厚膩,脈象滑數或浮緊。
- 虛證:喘喝聲低息微,氣短難續,汗出肢冷,舌淡脈弱,尤以勞累後症狀加劇。
辨證要點
中醫辨喘喝需分虛實:
- 實喘喝:多與外邪、痰濕相關,起病急,病程短,喘聲洪亮。
- 虛喘喝:多因內傷久病,喘聲微弱,伴隨氣虛或陽虛之象。
相關典籍論述
- 《靈樞·經脈》提及:「肺手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強調肺經病變與喘喝的關聯。
- 《醫宗金鑒》進一步區分:「喘而喉中有聲者,謂之喘喝」,並將之列為喘證的典型表現之一。
與其他喘證的區別
喘喝以「聲響」為特徵,不同於單純氣喘無聲者。如「喘鳴」多見於哮病,喉中痰鳴如哨;而喘喝則泛指呼吸急促伴隨明顯吼聲,可見於多種喘證。
附:古籍摘錄
- 《類證治裁》:「喘而喝喝有聲,責之肺胃氣逆。」
- 《張氏醫通》:「喘喝者,氣奔而聲嘶也。」
此症需結合四診詳辨虛實,並參酌整體脈證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