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飲惡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痰飲惡寒,病證名。指痰飲患者有明顯惡寒之癥候。

張仲景《金匱要略》所論痰飲(留飲),有「其人背寒冷如掌大」之載述。

《證治匯補.惡寒》:「痰飲惡寒,由痰滯上焦,營衛阻滯,抑遏清道,不能固密腠理而惡寒。肥人多有此證。脈滑或沉,周身沉重,胸滿食減,肌肉如故。」並提出「濁痰滯膈,先用薑茶探吐,後用通聖散加減」的治法。

張璐則以指迷茯苓丸主治張仲景所說的「心下有留飲,其人背惡寒,冷如冰」的病證。

一般而言,痰飲咳嗽宜以通陽化痰為大法,亦可斟酌病情,選用二陳湯、苓桂苓甘湯等方。

參見痰飲、惡寒等條。

痰飲惡寒的症狀表現為:

  1. 惡寒發熱,畏寒怕冷,四肢冰涼,手足不溫。
  2. 咳嗽痰多,痰色白而黏稠,不易咳出。
  3. 胸悶氣短,呼吸不暢。
  4.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5. 周身沉重,疲倦乏力。
  6. 舌苔白膩,脈滑或沉。

痰飲惡寒的治療方法主要以化痰散寒、健脾益氣為主。常用方劑有二陳湯、苓桂苓甘湯、小青龍湯等。

痰飲惡寒的預防方法包括:

  1.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避免熬夜。
  2.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3.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4.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感冒。

如果出現痰飲惡寒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