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飲嘔吐」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痰飲嘔吐,病證名。因痰飲留滯所致之嘔吐,常伴有眩暈、泛惡等症。《症因脈治》卷二:「痰飲嘔吐之證,嘔而腸鳴、漉漉有聲,眼黑眩暈,時時噁心。」多因脾虛不通運化痰飲,積於中脘,得熱則上炎,遇寒則凝滯。不論寒飲、熱飲均可引致嘔吐。寒飲者,舌苔薄膩,脈多沉遲,用苓桂半夏湯、茯苓半夏湯、大棗、來複丹;熱痰者,苔黃膩,脈滑數,宜用梔連二陳湯,或溫膽湯加芩、連。參見嘔吐條。

痰飲嘔吐的病因病機

痰飲嘔吐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脾虛不運:脾主運化,若脾虛則運化失常,水濕停聚,形成痰飲,痰飲上泛則可引起嘔吐。
  2. 外感六淫:外感風寒、暑濕、燥熱等六淫之邪,侵襲人體,可導致脾胃受損,水濕停聚,形成痰飲,痰飲上泛則可引起嘔吐。
  3.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可導致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痰飲內生,痰飲上泛則可引起嘔吐。
  4.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之物,可損傷脾胃,導致脾虛不運,水濕停聚,形成痰飲,痰飲上泛則可引起嘔吐。

痰飲嘔吐的臨床表現

痰飲嘔吐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嘔吐:嘔吐是痰飲嘔吐的主要症狀,嘔吐物多為清水樣或白色泡沫狀,伴有噁心、泛酸等症狀。
  2. 眩暈:痰飲嘔吐可導致痰濁上蒙清竅,出現頭暈目眩、視物不清等症狀。
  3. 泛惡:痰飲嘔吐可導致痰濁上泛,出現泛惡欲吐、不欲飲食等症狀。
  4. 其他:痰飲嘔吐還可伴有胸悶、腹脹、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痰飲嘔吐的診斷

痰飲嘔吐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痰飲的性質、寒熱虛實等進行辨證。

痰飲嘔吐的治療

痰飲嘔吐的治療主要以健脾化痰、降逆止嘔為主。常用方藥有:

  1. 苓桂半夏湯:本方由半夏、茯苓、桂枝、白朮、生薑、大棗組成,具有健脾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適用於脾虛痰濕、痰飲上泛所致的嘔吐。
  2. 二陳湯:本方由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組成,具有健脾化痰、理氣和胃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痰濕內生、痰飲上泛所致的嘔吐。
  3. 溫膽湯:本方由半夏、陳皮、茯苓、竹茹、枳實、炙甘草組成,具有溫化寒痰、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於寒痰內阻、痰飲上泛所致的嘔吐。

痰飲嘔吐的預防

痰飲嘔吐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生冷油膩之物。
  2.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3.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4.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痰飲嘔吐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果出現嘔吐的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