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飲胃脘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痰飲胃脘痛,病證名。指胃痛因痰飲而發。《東醫寶鑒.胃脘痛》:「痰飲胃脘痛。胃中若有流飲清痰作痛,腹中漉漉有聲,及手足寒痛,或腰膝背脅抽掣作痛。宜用小胃丹、控涎丹、三花神佑丸、芎夏湯、加味二陳湯、加味枳術丸。」

痰飲胃脘痛是由於痰飲停聚於胃脘所致的胃痛。其臨床表現為胃脘部脹滿、疼痛,疼痛時輕時重,可向兩脅、背部放射,伴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痰飲胃脘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生冷油膩,損傷脾胃,導致脾失健運,水濕內停,化生痰飲。
  2. 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橫逆犯胃,導致胃失和降,痰飲內生。
  3. 久病體虛,正氣不足,痰飲內生。

痰飲胃脘痛的治療應以健脾化痰、和胃止痛為主。常用方藥有小胃丹、控涎丹、三花神佑丸、芎夏湯、加味二陳湯、加味枳術丸等。

痰飲胃脘痛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飲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生冷油膩。
  2.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不遂。
  3.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4.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痰飲胃脘痛是一種常見的胃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