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瘀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痰瘀嗽
痰瘀嗽為中醫病證名,指因痰濁與瘀血互結,壅阻於肺,導致肺氣宣降失常而引發的咳嗽。此證多因久咳傷肺,氣滯血瘀,或痰濕內停,阻礙氣血運行,致使痰瘀互結,肺絡不通而成。
病因病機
- 痰濁內蘊:長期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水濕停聚成痰,痰濁上犯於肺,阻滯氣機。
- 瘀血內停:久咳傷肺,氣機不暢,血行受阻;或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瘀血與痰濁互結,痹阻肺絡。
- 肺氣壅滯:痰瘀膠結,肺失宣肅,氣逆而咳,甚則影響睡眠,出現「不得眠」之症。
臨床表現
- 咳嗽反覆,痰黏難咯,或痰中帶血。
- 胸悶氣促,甚則肺脹(胸部脹滿不適)。
- 咳嗽時或偏左、或偏右,影響臥眠。
- 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舌苔厚膩,脈弦滑或澀。
治法與方藥
治療以化痰祛瘀、疏肝降火、養血行氣為主,常用方劑如:
- 四物湯加減: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養血活血,配伍訶子斂肺止咳,青皮疏肝理氣,竹瀝清化痰熱。
- 若痰瘀化熱,可加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瓜蔞、貝母化痰散結。
- 兼肝鬱化火者,酌加柴胡、黃芩疏肝清熱。
相關證候辨析
- 痰嗽:以痰濕為主,咳嗽痰多,苔白膩,治宜燥濕化痰。
- 瘀咳:以瘀血為重,咳嗽胸痛,舌紫暗,治宜活血化瘀。
- 肺脹:痰瘀久積,肺氣壅滯,胸滿喘咳,需兼顧行氣寬胸。
此證屬本虛標實,痰瘀互結為標,氣血失調為本,臨證需辨明痰瘀孰輕孰重,靈活用藥。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