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痰暈,又稱痰眩,是指因痰飲內阻,清陽不升,清明之氣窒塞不伸,以致頭暈目眩為主要表現的病證。

痰暈的病因病機

痰暈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飲食不節,水谷過多,脾胃運化失常,水濕停聚中脘,化生痰飲。 2.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橫逆犯脾,脾失健運,水濕內停,生痰化飲。 3.外感風寒,內生痰飲。風寒外襲,侵犯肺衛,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飲內生,阻遏清陽,清明之氣不升,則見頭暈目眩。

痰暈的臨床表現

痰暈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頭暈目眩,重者可伴有噁心嘔吐。 2.胸悶腹脹,噯氣不爽。 3.舌苔白膩,脈滑。

痰暈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痰暈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頭暈目眩,胸悶腹脹,噯氣不爽,舌苔白膩,脈滑等。

痰暈的鑑別診斷主要與以下幾種疾病相鑑別:

1.中風:中風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為主要表現,而痰暈以頭暈目眩為主要表現,兩者臨床表現不同。 2.梅尼埃病:梅尼埃病以眩暈、耳鳴、耳聾為主要表現,而痰暈以頭暈目眩為主要表現,兩者臨床表現不同。 3.美尼爾氏症:美尼爾氏症以眩暈、耳鳴、耳聾為主要表現,而痰暈以頭暈目眩為主要表現,兩者臨床表現不同。

痰暈的治療

痰暈的治療主要以化痰降逆、通陽開竅為主。常用方藥有二陳湯、半夏白朮天麻湯、天麻鉤藤飲等。

痰暈的預防

痰暈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肥甘厚味,以免生痰助濕。 2.情志宜舒暢,不宜生氣鬱怒,以免肝氣鬱結,痰飲內生。 3.適當運動,增強體質,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痰暈是中醫內科常見病,臨床以頭暈目眩為主要表現,重者可伴有噁心嘔吐。痰暈的病因病機複雜,臨床表現多樣,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痰暈的預防主要包括飲食宜清淡、情志宜舒暢、適當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