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粘稠」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痰粘稠

痰粘稠為中醫病狀名,指痰液質地膠黏濃稠,難以咯出,常呈色白微黃或黃稠之態。此症多因肺熱熾盛,灼傷津液,煉液成痰所致,屬痰熱壅肺之象。

中醫病機分析

  1. 肺熱壅盛:肺主宣發肅降,若外感風熱或內生鬱火,熱邪燔灼肺津,則津液凝滁為痰,痰質黏稠而色黃,伴見咳嗽氣促、胸悶等症。
  2. 燥邪傷肺:秋燥或陰虛內燥,肺失濡潤,津液不足而痰液濃縮,黏滯難咯,痰中或帶血絲,舌紅少津。
  3. 痰濕化熱:素體脾虛濕盛,濕聚成痰,久鬱化熱,痰由白稀轉為黃稠,兼見口苦、苔黃膩等濕熱之徵。

相關證型與辨證要點

  • 痰熱壅肺證:痰黃黏稠,咳嗽劇烈,甚則氣喘息粗,胸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肺化痰,方用「清金化痰湯」加減。
  • 肺燥陰虛證:痰少而黏,咯吐不利,咽乾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潤燥化痰,方選「沙參麥冬湯」合「貝母瓜蔞散」。
  • 濕熱蘊肺證:痰黏稠色黃白相兼,胸脘痞滿,身熱不揚,苔黃厚膩。治宜清化濕熱,可用「千金葦莖湯」配合「三仁湯」化裁。

古籍論述參考
《醫宗必讀》提及:「熱痰者,痰稠而黃,此火盛灼金,治宜清涼。」強調痰黏稠與火熱之邪的關聯。《張氏醫通》亦載:「燥痰黏喉,如絮如膜,此津液為火所煉。」進一步闡明燥熱傷津致痰黏滯的病機。

此症臨床須結合四診,辨明寒熱虛實,針對病源調治,而非單純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