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滯惡阻」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痰滯惡阻,病證名。惡阻證型之一。平素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水濕不能輸布而聚為痰濁;孕後經血壅閉,沖脈之氣上逆,痰飲隨逆氣上沖所致。症見噁心,嘔吐痰涎,胸滿不食等。治宜豁痰降逆。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湯。
《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惡阻之證,多因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水濕不能輸布,而聚為痰濁;或因孕後經血壅閉,沖脈之氣上逆,痰飲隨逆氣上沖所致。其症見噁心欲吐,嘔吐痰涎,胸滿不食,或兼頭痛眩暈,口乾舌燥,小便不利,大便溏薄等。治宜豁痰降逆,健脾和胃。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加減化裁。”
小半夏加茯苓湯出自《傷寒論》。原方組成為小半夏、茯苓、半夏、生薑、大棗。本方用於痰飲內停,胸膈痞悶,噁心嘔吐。方中小半夏、茯苓為君藥,具有燥濕化痰、健脾和胃之功效。半夏、生薑、大棗為臣藥,具有和胃降逆之功效。
痰滯惡阻的治療,以豁痰降逆、健脾和胃為法。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加減化裁。若痰多不化,可加陳皮、枳實、厚朴等;若胸膈痞悶,可加香附、鬱金等;若噁心嘔吐,可加竹茹、蘇子等;若食欲不振,可加白朮、山藥等。
痰滯惡阻的預防,應注意飲食調養,避免過食生冷油膩之物,以免損傷脾胃,聚痰生濕。平時可多食用健脾益胃、化痰祛濕的食物,如山藥、白朮、茯苓、蓮子、薏苡仁等。此外,還應注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以免影響脾胃功能,加重痰濕內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