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中」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痰中,病名。類中風之一。見《證治匯補.似中風章》。由濕痰、痰熱生風而致病,多見卒然暈厥、昏迷、喉有痰聲,舌本強直,肢体不用,脈多弦滑、洪滑。宜化痰息風,用蒼白大棗、導痰湯、溫膽湯等方加減。多見於腦血管疾患。參見中風、類中風條。程鐘齡《醫學心悟》認為痰中即為濕中,聊備一說,供參考。

痰中,又名痰厥、痰迷、痰厥昏迷。是指因痰熱壅盛,痰濁蒙蔽清竅所致的昏迷。多見於中老年人,以男性多見。起病急驟,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癱軟,口吐白沫,呼吸不暢,舌苔白膩,脈滑或弦滑。

痰中病因多由痰熱壅盛,痰濁蒙蔽清竅所致。痰熱壅盛的原因有:

  1. 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生痰助濕;
  2. 情志不遂,肝氣鬱結,化痰生熱;
  3. 久病體虛,正氣不足,痰濁內生;
  4. 外感風寒,內生痰熱;
  5. 其他如腦血管疾病、腦腫瘤等,也可導致痰中。

痰中臨床表現主要有:

  1. 昏迷: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癱軟,口吐白沫,呼吸不暢。
  2. 痰鳴:喉中痰鳴,聲音嘶啞。
  3. 舌苔白膩:舌苔白膩,脈滑或弦滑。
  4. 其他:如頭痛、頭暈、胸悶、心悸、嘔吐等。

痰中治療以化痰息風為主。常用方藥有:

  1. 蒼白二陳湯:由蒼朮、白朮、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前胡、蘇子、桔梗組成。本方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降逆止嘔之功效。適用於痰濕阻肺、痰濁上蒙清竅所致的痰中。
  2. 導痰湯:由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竹茹、杏仁、桔梗、生薑、大棗組成。本方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降逆止嘔之功效。適用於痰濕阻肺、痰濁上蒙清竅所致的痰中。
  3. 溫膽湯:由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竹茹、杏仁、生薑、大棗組成。本方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降逆止嘔之功效。適用於痰濕阻肺、痰濁上蒙清竅所致的痰中。

痰中預後一般良好,但若病情嚴重,病程較長,治療不當,則可導致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

痰中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

  1. 飲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吃蔬菜水果。
  2.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3.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4. 定期複查,遵醫囑服藥。

痰中患者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