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坦然」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坦然
坦然為明代醫僧,居於歙縣(今屬安徽)北八十里之箬嶺。其醫術精湛,尤擅針灸,所持針具纖細如毫毛,長不過寸許,然施術精準,療效顯著。
醫術特色
坦然之針法,深諳《黃帝內經》「刺之要,氣至而有效」之理,注重「得氣」與「調氣」。其針具雖細短,然能準確取穴,激發經氣流通。對於氣血瘀滯、經絡不通之症,往往一針見效。
臨床案例
- 癱瘓二年之症
某患者癱瘓臥床二年,屢經針治未效。坦然思忖其「皮肉肥厚」,短針難以深入病所,遂改用五寸長之金針,一針即通其經絡,患者立愈。此案例體現中醫「因人制宜」之理,針具長短需依患者體質調整。 - 中風僵臥之症
胡振聲中風後僵臥兩日,坦然施針,促其氣血運行,疏通阻滯之經脈,患者旋即康復。此乃中風初期「閉證」之典型治法,針刺可開竅醒神、調和氣血,符合《針灸大成》「治風先治氣,氣行風自滅」之旨。
中醫理論基礎
坦然之術,契合中醫針灸「通其經脈,調其血氣」之原則。其善用長針透刺,尤適合深部痼疾,如《靈樞·九針十二原》所言:「長針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痺。」此外,其辨證精準,注重「皮肉厚薄」與「針具選擇」之關係,體現中醫「辨證施治」之核心思想。
學術影響
坦然之案例,後世多引為針灸臨床之典範,尤其對「針具選擇」與「深淺補瀉」之運用,提供寶貴經驗。其術彰顯中醫針灸「以氣為本」之特色,亦反映明代醫家對針法技術之細膩探索。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