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喘喘」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喘喘(脈象)
喘喘為中醫脈象術語,指脈來急迫而連續不斷,呈現急數之象。此脈象特徵為搏動頻速,如喘息之狀,故以「喘喘」形容。《素問·平人氣象論》記載:「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意指若心脈出現喘喘之象,且脈形略帶彎曲,多提示心臟相關病證。
中醫病機與臨床意義
喘喘脈屬數脈範疇,主熱證、陽亢或氣機逆亂。其形成與以下病機相關:
- 心火亢盛:心主血脈,若心火熾盛,迫血妄行,則脈流急數,呈現喘喘之象,常伴見心悸、煩躁、舌紅等症。
- 痰熱擾心:痰濁與熱邪互結,上擾心神,致使氣血運行紊亂,脈道急促,可見於癲狂、不寐等證。
- 陰虛陽亢:陰液虧損,虛陽浮越,脈失柔和而見急數,多見於肝腎陰虛或更年期症候群。
- 外感熱病:邪熱內傳氣分或營分,正邪交爭劇烈,脈象多顯喘喘,如溫病初期或傷寒陽明證。
鑒別要點
喘喘脈需與其他數脈類脈象區分:
- 疾脈:較喘喘更為急速,一息七至以上,主陽極陰竭或元氣將脫。
- 促脈:數而時止,主陽盛實熱或氣血痰食停滯。
- 滑脈:雖流利如珠,但速率未必急促,主痰飲、食滯或實熱。
喘喘脈的臨床辨證須結合四診,如觀察舌象(舌質紅絳、苔黃膩)、症狀(胸悶、氣促)及病程新久,以判斷虛實寒熱。歷代醫家如張仲景《傷寒論》提及「脈數急者為傳也」,亦強調數急脈象與病邪傳變的關聯性。
古籍考據
除《素問》外,《脈經》亦載:「數脈去來促急,一息六七至。」與喘喘脈意相通。明代李時珍《瀕湖脈學》進一步闡述數脈主病,謂「數脈為陽熱可知」,並分虛實兩端,可為喘喘脈辨證之參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