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探驪」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探驪

探驪為中醫眼科外治手法之一,專指以金針撥離晶狀體懸韌帶之技術,屬傳統「金針撥障術」之關鍵步驟。此法源於古代中醫對內障(相當於現代醫學之白內障)的治療,旨在透過器械操作改善瞳神疾患,尤適用於晶珠混濁、視物昏矇之證。

理論基礎

中醫認為,內障多因肝腎虧虛、精血不足,或風火痰濕上擾清竅,致晶珠失養而混濁。探驪手法直接作用於眼部經絡,特別是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陽膽經所過之處,透過撥離懸韌帶,調整局部氣血瘀滯,促使濁邪消散。此術需精準掌握「金針」之力度與角度,避免損傷周圍組織,符合「微調氣機」的中醫治療原則。

操作要點

  1. 器械選擇:傳統使用特製金針,其形細長而韌,針尖圓鈍,可減低對眼內組織之刺激。
  2. 進針部位:多選角膜邊緣或白睛淺層,依患者體質與內障類型調整進針深度。
  3. 手法技巧:以「輕、緩、穩」為要,先定睛位,再以捻轉手法撥斷懸韌帶,術中需密切觀察患者瞳神反應。

與其他療法之關聯

探驪常與「開導法」(如針刺睛明、承泣等穴)併用,以疏通目系氣血;術後亦可配合內服補益肝腎之方劑(如杞菊地黃丸),標本兼治。此術體現中醫「外治內調」之整體觀,為古代眼科手術學之重要成就。

註:探驪手法今多由專業醫師操作,然其理論仍影響現代中醫眼科對內障辨證與器械治療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