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唐秉鈞>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唐秉鈞
唐秉鈞,字衡銓,清代醫家,上海(今屬上海市)人,為名醫唐千頃之侄。承家學淵源,唐秉鈞亦精於醫道,尤擅藥理與經典醫籍之研究,其著作反映清代中醫對藥材考證與理論整理之重視。
著作與學術貢獻
- 《人參考》
此書成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凡一卷,專論人參之品類、產地、性味及臨床應用。清代醫家重視藥材真偽與效用,唐秉鈞承此風氣,系統梳理人參之鑑別法,如遼參、高麗參等異同,並闡述其「大補元氣、益脾肺」之功,契合《神農本草經》對人參「主補五臟」之記載。書中亦論及人參與其他藥物配伍之宜忌,反映其臨床經驗。 - 《內經要語》
此書未見刊行,據書名推測,當為摘錄《黃帝內經》精要並加以註釋之作。《內經》為中醫理論基石,唐秉鈞或從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角度提煉關鍵文句,輔以己見,體現其對經典之鑽研。清代考據學興盛,醫家多致力於醫籍校勘,此書可能亦具此特色。
學術背景與影響
唐秉鈞所處之清代中葉,醫學發展趨於實證與總結。其叔唐千頃以《大生要旨》著稱,擅婦科與養生,唐秉鈞或受其啟發,兼融家學與個人心得。其《人參考》不僅承襲李時珍《本草綱目》之藥學傳統,更結合當時藥商流通之實況,具實用價值。
此外,清代溫病學派興起,人參於熱證之應用頗具爭議,唐秉鈞對人參性效之辨析,或可視為對時醫濫用補藥之反思。其著作雖流傳不廣,然內容緊扣中醫藥學核心,足見其學術嚴謹。
總結
唐秉鈞之生平雖記載簡略,然透過其著作,可窺見清代醫家對藥材考據與經典理論之重視。其學術脈絡上承家傳,下接時代風氣,於人參研究與《內經》整理皆有貢獻,為中醫藥史中不容忽視之人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