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唐千頃>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唐千頃(生卒年不詳),清代醫家,原名方淮,字桐園,籍貫有兩說:一作上海(今屬上海市),一作江寧(今江蘇南京)。早年入太學研習經術,兼通醫理,尤精婦科。其醫學思想承襲明清婦科流派,重視調經、種子、胎產三要,強調「女子以血為本」的生理特點,臨證善用養血和肝之法。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唐氏綜合《達生編》臨產調護要訣、《繡閣保生書》婦科調養經驗及《醫方考》方論精要,纂成《大生要旨》五卷(又名《婦嬰寶鑑》)。全書分調經、求嗣、胎前、臨產、產後五門,系統論述:

  1. 月經病:提出「經水先期屬熱,後期屬滯」的辨證綱領,創製加味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加黃芩、香附)治血熱經早
  2. 妊娠調攝:發展「逐月養胎」理論,主張妊娠六月後宜服安胎飲(人參、白朮、黃芩、當歸、川芎、白芍、陳皮)
  3. 難產七因:詳析氣血虛、胞漿早破等產難機理,推崇《達生編》「睡、忍痛、慢臨盆」六字訣
  4. 產後三沖:創新性將「敗血上沖」分為衝心(硃砂安神丸)、衝肺(人參蘇木煎)、衝胃(平胃散加薑桂)三證

該書特色在於:

  • 融匯丹溪養血、東垣補脾學說,如治崩漏強調「塞流、澄源、復舊」三步
  • 收錄驗方如「保胎磐石丸」(黃芩、白朮為君)體現「清熱健脾」安胎法
  • 附「救急小兒臍風方」反映清代醫家對新生兒破傷風的認識

《大生要旨》因內容簡明實用,清代曾多次重刊,光緒年間更出現增補本,與《傅青主女科》並列為民間流傳最廣的婦科專著,對江南地區婦產科發展影響深遠。其「胎教」主張及「產房宜靜」等觀點,亦體現中醫「形神合一」的整體觀。